11-14
2018
《关于全面推进证券期货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的意见》
发布者:本站 浏览次数:2802
最高人民法院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印发《关于全面推进证券期货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的意见》的通知
法〔2018〕305 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
兵团分院;中国证监会各派出机构、各交易所、各下属单位、各协会:
现将《最高人民法院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全面推进证券期货纠纷
多元化解机制建设的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最高人民法院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2018 年11 月13 日
最高人民法院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关于全面推进证券期货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的意见
建设证券期货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是畅通投资者诉求表达和权利救济渠道、
夯实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和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自2016 年最高人民
法院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下发《关于在全国部分地区开展证券期货纠
纷多元化解机制试点工作的通知》(法〔2016〕149 号)以来,试点地区人民法
院与证券期货监管机构、试点调解组织加强协调联动,充分发挥纠纷多元化解机
制作用,依法、公正、高效化解证券期货纠纷,有效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试
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为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矛盾纠
纷多元化解机制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合
法权益保护工作的意见》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进一步深化多元化纠纷
解决机制改革的意见》,最高人民法院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在总结试点工
作经验的基础上,决定在全国联合开展证券期货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工作。现
就有关事项提出如下意见:
2
一、工作目标
1.建立、健全有机衔接、协调联动、高效便民的证券期货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依法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资本市场秩序,促进资本
市场的和谐健康发展。
二、工作原则
2.依法公正原则。充分尊重投资者的程序选择权,严格遵守法定程序。调解
工作的开展不得违反法律的基本原则,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第三
人合法权益。
3.灵活便民原则。着眼于纠纷的实际情况,灵活确定纠纷化解的方式、时间
和地点,尽可能方便投资者,降低当事人解决纠纷的成本。调解工作应当明确办
理时限,提高工作效率,不得久调不决。
4.注重预防原则。发挥调解的矛盾预防和源头治理功能,推动健康投资文化、
投资理念、投资知识的传播。人民法院、证券期货监管机构及调解组织要加强信
息共享,防止矛盾纠纷积累、激化。
三、工作内容
(一)加强调解组织管理
5.加强证券期货调解组织建设。证券期货调解组织是指由证券期货监管机
构、行业组织等设立或实际管理的调解机构,应当具有规范的组织形式、固定的
办公场所及调解场地、专业的调解人员和健全的调解工作制度。中国证券监督管
理委员会负责证券期货调解组织的认定和管理工作,定期商最高人民法院后公
布。
6.规范调解组织内部管理。调解组织应当制定工作制度和流程管理,建立科
学的考核评估体系和责任追究制度。
7.加强调解员队伍建设。调解组织应当加强调解员政治思想、职业道德建设
和专业技能培训,完善调解员从业基本要求,制定调解员工作指南,建立、完善
专职或专家调解员制度。
8.调解组织受理中小投资者的纠纷调解申请,不收取费用。
9.建立证券期货纠纷特邀调解组织和特邀调解员名册制度。各级人民法院
3
应当将调解组织及其调解员纳入名册,做好动态更新和维护,并向证券期货纠纷
当事人提供完整、准确的调解组织和调解员信息,供当事人自愿选择。
(二)健全诉调对接工作机制
10.证券期货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范围。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因证
券、期货、基金等资本市场投资业务产生的合同和侵权责任纠纷,均属调解范围。
证券期货监管机构、调解组织的非诉讼调解、先行赔付等,均可与司法诉讼对接。
11.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制度。经调解组织主持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具有
民事合同性质。经调解员和调解组织签字盖章后,当事人可以申请有管辖权的人
民法院确认其效力。当事人申请确认调解协议的案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
事诉讼法》第十五章第六节和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执行。
经人民法院确认有效的具有明确给付主体和给付内容的调解协议,一方拒绝
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12.落实委派调解或者委托调解机制。人民法院在受理和审理证券期货纠纷
的过程中,应当依法充分行使释明权,经双方当事人同意,采取立案前委派、立
案后委托、诉中邀请等方式,引导当事人通过调解组织解决纠纷。
经人民法院委派调解并达成调解协议、当事人申请司法确认的,由委派调解
的人民法院依法受理。
13.建立示范判决机制。证券期货监管机构在清理处置大规模群体性纠纷的
过程中,可以将涉及投资者权利保护的相关事宜委托调解组织进行集中调解。对
虚假陈述、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违法行为引发的民事赔偿群体性纠纷,需要人
民法院通过司法判决宣示法律规则、统一法律适用的,受诉人民法院可选取在事
实认定、法律适用上具有代表性的若干个案作为示范案件,先行审理并及时作出
判决;通过示范判决所确立的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标准,引导其他当事人通过证
券期货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解决纠纷,降低投资者维权成本,提高矛盾化解效率。
14.建立小额速调机制。为更好化解资本市场纠纷,鼓励证券期货市场经营
主体基于自愿原则与调解组织事先签订协议,承诺在一定金额内无条件接受该调
解组织提出的调解建议方案。纠纷发生后,经投资者申请,调解组织提出调解建
议方案在该金额内的,如投资者同意,视为双方已自愿达成调解协议,证券期货
市场经营主体应当接受。当事人就此申请司法确认该调解协议的,人民法院应当
4
依法办理。
15.探索建立无争议事实记载机制。调解程序终结时,当事人未达成调解协
议的,调解员在征得各方当事人同意后,可以用书面形式记载调解过程中双方没
有争议的事实,并由当事人签字确认。在诉讼程序中,除涉及国家利益、社会公
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的外,当事人无需对调解过程中确认的无争议事实举证。
16.探索建立调解前置程序。有条件的人民法院对证券、期货、基金等适宜
调解的纠纷,在征求当事人意愿的基础上,引导当事人在诉讼登记立案前由特邀
调解组织或者特邀调解员先行调解。
17. 充分运用在线纠纷解决方式开展工作。依托“ 中国投资者网”
(www.investor.gov.cn)建设证券期货纠纷在线解决平台,并与人民法院办案
信息平台连通,方便诉讼与调解在线对接。调解组织应当充分运用“中国投资者
网”等现代传媒手段,把“面对面”与网络对话、即时化解等方式有机结合,研
究制定在线纠纷解决规则,并总结推广远程调解等做法。各级人民法院要借助互
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探索开展在线委托或委派调解、调解协议在线司法确认,
通过接受相关申请、远程审查和确认、快捷专业服务渠道、电子督促、电子送达
等方法方便当事人参与多元化解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三)强化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保障落实
18.充分发挥督促程序功能。符合法定条件的调解协议,可以作为当事人向
有管辖权的基层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的依据。
19.调解协议所涉纠纷的司法审理范围。当事人就调解协议的履行或者调解
协议的内容发生争议的,可以就调解协议问题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按
照合同纠纷进行审理。当事人一方以原纠纷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对方当事人以
调解协议抗辩并提供调解协议书的,人民法院应当就调解协议的内容进行审理。
20.加大对多元化解机制的监管支持力度。投资者申请采用调解方式解决纠
纷的,证券期货市场经营主体应当积极参与调解,配合人民法院、调解组织查明
事实。对于证券期货市场经营主体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已达成的调解协议的,证
券期货监管机构应当依法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数据库。
21.加强执法联动,严厉打击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的行为。人民法院和证券
期货监管机构应当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优势,对损毁证据、转移财产等可能损害投
5
资者合法权益的行为,依法及时采取保全措施。对工作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
及时予以查处;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有关司法机关处理。
22.加强经费保障和人员培训。证券期货监管机构、行业自律组织等应当为
建立健全证券期货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提供必要的人员、经费和物质保障,加大对
调解员的培训力度;有条件的人民法院应当提供专门处理证券期货纠纷的调解
室,供特邀调解组织、调解员开展工作。建立人民法院与证券期货监管机构多层
次联合培训机制,不断加强业务交流的广度和深度。
四、工作要求
23.建立证券期货纠纷多元化解协调机制。各高级人民法院和证券期货监管
机构应当各自指定联系部门和联系人,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加强协调;强化沟通
联系和信息共享,构建完善的证券期货纠纷排查预警机制,防止矛盾纠纷积累激
化。
24.加强宣传和投资者教育工作。人民法院和证券期货监管机构、行业自律
组织、投资者保护专门机构、调解组织应当通过多种途径,及时总结和宣传典型
案例,发挥示范教育作用;加大对证券期货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宣传力度,增进
各方对多元化解机制的认识,引导中小投资者转变观念、理性维权。
25.加强监督、指导、协调和管理。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二庭与中国证
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投资者保护局成立证券期货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工作小组,具体
负责证券期货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的指导和协调工作。各高级人民法院要指
导、督促、检查辖区内人民法院落实好证券期货多元化解机制各项工作要求。中
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监督指导各调解组织工作;各派出机构负责督促辖区
内相关调解组织加强内部管理和规范运作,指导并支持各调解组织在本辖区开展
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证券期货监管机构应当将工作情况和遇到的问题,及
时层报最高人民法院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印发《关于全面推进证券期货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的意见》的通知
法〔2018〕305 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
兵团分院;中国证监会各派出机构、各交易所、各下属单位、各协会:
现将《最高人民法院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全面推进证券期货纠纷
多元化解机制建设的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最高人民法院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2018 年11 月13 日
最高人民法院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关于全面推进证券期货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的意见
建设证券期货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是畅通投资者诉求表达和权利救济渠道、
夯实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和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自2016 年最高人民
法院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下发《关于在全国部分地区开展证券期货纠
纷多元化解机制试点工作的通知》(法〔2016〕149 号)以来,试点地区人民法
院与证券期货监管机构、试点调解组织加强协调联动,充分发挥纠纷多元化解机
制作用,依法、公正、高效化解证券期货纠纷,有效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试
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为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矛盾纠
纷多元化解机制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合
法权益保护工作的意见》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进一步深化多元化纠纷
解决机制改革的意见》,最高人民法院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在总结试点工
作经验的基础上,决定在全国联合开展证券期货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工作。现
就有关事项提出如下意见:
2
一、工作目标
1.建立、健全有机衔接、协调联动、高效便民的证券期货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依法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资本市场秩序,促进资本
市场的和谐健康发展。
二、工作原则
2.依法公正原则。充分尊重投资者的程序选择权,严格遵守法定程序。调解
工作的开展不得违反法律的基本原则,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第三
人合法权益。
3.灵活便民原则。着眼于纠纷的实际情况,灵活确定纠纷化解的方式、时间
和地点,尽可能方便投资者,降低当事人解决纠纷的成本。调解工作应当明确办
理时限,提高工作效率,不得久调不决。
4.注重预防原则。发挥调解的矛盾预防和源头治理功能,推动健康投资文化、
投资理念、投资知识的传播。人民法院、证券期货监管机构及调解组织要加强信
息共享,防止矛盾纠纷积累、激化。
三、工作内容
(一)加强调解组织管理
5.加强证券期货调解组织建设。证券期货调解组织是指由证券期货监管机
构、行业组织等设立或实际管理的调解机构,应当具有规范的组织形式、固定的
办公场所及调解场地、专业的调解人员和健全的调解工作制度。中国证券监督管
理委员会负责证券期货调解组织的认定和管理工作,定期商最高人民法院后公
布。
6.规范调解组织内部管理。调解组织应当制定工作制度和流程管理,建立科
学的考核评估体系和责任追究制度。
7.加强调解员队伍建设。调解组织应当加强调解员政治思想、职业道德建设
和专业技能培训,完善调解员从业基本要求,制定调解员工作指南,建立、完善
专职或专家调解员制度。
8.调解组织受理中小投资者的纠纷调解申请,不收取费用。
9.建立证券期货纠纷特邀调解组织和特邀调解员名册制度。各级人民法院
3
应当将调解组织及其调解员纳入名册,做好动态更新和维护,并向证券期货纠纷
当事人提供完整、准确的调解组织和调解员信息,供当事人自愿选择。
(二)健全诉调对接工作机制
10.证券期货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范围。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因证
券、期货、基金等资本市场投资业务产生的合同和侵权责任纠纷,均属调解范围。
证券期货监管机构、调解组织的非诉讼调解、先行赔付等,均可与司法诉讼对接。
11.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制度。经调解组织主持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具有
民事合同性质。经调解员和调解组织签字盖章后,当事人可以申请有管辖权的人
民法院确认其效力。当事人申请确认调解协议的案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
事诉讼法》第十五章第六节和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执行。
经人民法院确认有效的具有明确给付主体和给付内容的调解协议,一方拒绝
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12.落实委派调解或者委托调解机制。人民法院在受理和审理证券期货纠纷
的过程中,应当依法充分行使释明权,经双方当事人同意,采取立案前委派、立
案后委托、诉中邀请等方式,引导当事人通过调解组织解决纠纷。
经人民法院委派调解并达成调解协议、当事人申请司法确认的,由委派调解
的人民法院依法受理。
13.建立示范判决机制。证券期货监管机构在清理处置大规模群体性纠纷的
过程中,可以将涉及投资者权利保护的相关事宜委托调解组织进行集中调解。对
虚假陈述、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违法行为引发的民事赔偿群体性纠纷,需要人
民法院通过司法判决宣示法律规则、统一法律适用的,受诉人民法院可选取在事
实认定、法律适用上具有代表性的若干个案作为示范案件,先行审理并及时作出
判决;通过示范判决所确立的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标准,引导其他当事人通过证
券期货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解决纠纷,降低投资者维权成本,提高矛盾化解效率。
14.建立小额速调机制。为更好化解资本市场纠纷,鼓励证券期货市场经营
主体基于自愿原则与调解组织事先签订协议,承诺在一定金额内无条件接受该调
解组织提出的调解建议方案。纠纷发生后,经投资者申请,调解组织提出调解建
议方案在该金额内的,如投资者同意,视为双方已自愿达成调解协议,证券期货
市场经营主体应当接受。当事人就此申请司法确认该调解协议的,人民法院应当
4
依法办理。
15.探索建立无争议事实记载机制。调解程序终结时,当事人未达成调解协
议的,调解员在征得各方当事人同意后,可以用书面形式记载调解过程中双方没
有争议的事实,并由当事人签字确认。在诉讼程序中,除涉及国家利益、社会公
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的外,当事人无需对调解过程中确认的无争议事实举证。
16.探索建立调解前置程序。有条件的人民法院对证券、期货、基金等适宜
调解的纠纷,在征求当事人意愿的基础上,引导当事人在诉讼登记立案前由特邀
调解组织或者特邀调解员先行调解。
17. 充分运用在线纠纷解决方式开展工作。依托“ 中国投资者网”
(www.investor.gov.cn)建设证券期货纠纷在线解决平台,并与人民法院办案
信息平台连通,方便诉讼与调解在线对接。调解组织应当充分运用“中国投资者
网”等现代传媒手段,把“面对面”与网络对话、即时化解等方式有机结合,研
究制定在线纠纷解决规则,并总结推广远程调解等做法。各级人民法院要借助互
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探索开展在线委托或委派调解、调解协议在线司法确认,
通过接受相关申请、远程审查和确认、快捷专业服务渠道、电子督促、电子送达
等方法方便当事人参与多元化解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三)强化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保障落实
18.充分发挥督促程序功能。符合法定条件的调解协议,可以作为当事人向
有管辖权的基层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的依据。
19.调解协议所涉纠纷的司法审理范围。当事人就调解协议的履行或者调解
协议的内容发生争议的,可以就调解协议问题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按
照合同纠纷进行审理。当事人一方以原纠纷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对方当事人以
调解协议抗辩并提供调解协议书的,人民法院应当就调解协议的内容进行审理。
20.加大对多元化解机制的监管支持力度。投资者申请采用调解方式解决纠
纷的,证券期货市场经营主体应当积极参与调解,配合人民法院、调解组织查明
事实。对于证券期货市场经营主体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已达成的调解协议的,证
券期货监管机构应当依法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数据库。
21.加强执法联动,严厉打击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的行为。人民法院和证券
期货监管机构应当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优势,对损毁证据、转移财产等可能损害投
5
资者合法权益的行为,依法及时采取保全措施。对工作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
及时予以查处;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有关司法机关处理。
22.加强经费保障和人员培训。证券期货监管机构、行业自律组织等应当为
建立健全证券期货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提供必要的人员、经费和物质保障,加大对
调解员的培训力度;有条件的人民法院应当提供专门处理证券期货纠纷的调解
室,供特邀调解组织、调解员开展工作。建立人民法院与证券期货监管机构多层
次联合培训机制,不断加强业务交流的广度和深度。
四、工作要求
23.建立证券期货纠纷多元化解协调机制。各高级人民法院和证券期货监管
机构应当各自指定联系部门和联系人,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加强协调;强化沟通
联系和信息共享,构建完善的证券期货纠纷排查预警机制,防止矛盾纠纷积累激
化。
24.加强宣传和投资者教育工作。人民法院和证券期货监管机构、行业自律
组织、投资者保护专门机构、调解组织应当通过多种途径,及时总结和宣传典型
案例,发挥示范教育作用;加大对证券期货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宣传力度,增进
各方对多元化解机制的认识,引导中小投资者转变观念、理性维权。
25.加强监督、指导、协调和管理。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二庭与中国证
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投资者保护局成立证券期货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工作小组,具体
负责证券期货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的指导和协调工作。各高级人民法院要指
导、督促、检查辖区内人民法院落实好证券期货多元化解机制各项工作要求。中
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监督指导各调解组织工作;各派出机构负责督促辖区
内相关调解组织加强内部管理和规范运作,指导并支持各调解组织在本辖区开展
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证券期货监管机构应当将工作情况和遇到的问题,及
时层报最高人民法院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